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中國新疆的伊犁河谷藍天下那片紫色海洋醞釀足了氣勢,微風掠過,夭矯顫動,風韻漸至。

中國新疆的伊犁河谷每年6月到8月,伊犁的薰衣草便進入到了旺盛的花期,隨​​處可見的大片薰衣草田地使整個伊犁河谷都變成了紫色香薰的浪漫世界。
薰衣草對生存之地要求非常嚴格,全世界主要的薰衣草種植產區集中在北緯42度到44度、海拔600至800米之間。而伊犁河谷向西開敞的喇叭形谷地,既可以接受來自大西洋的濕潤水汽,又阻隔了南疆沙漠戈壁的干燥沙塵及北疆的酷寒季風,日照充分,具有種植薰衣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在薰衣草的花季來到伊犁河谷,似乎只有這樣的詩句方能形容她的攝人風姿。這種散發著怡人香氣的唇形科植物,它已經至少芬芳了這個星球兩千多年——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時期的《植物誌》中便已能看到她的身影。學名“lavandula”來自於古拉丁語的“lavo”,即“洗物”之意,古時的人們便已將薰衣草用於洗浴及為洗淨的衣物賦香。今天,薰衣草精油是已知所有芳香精油中用途最廣最安全的一種,有70多種功能,被譽為“萬能油”。用於香水、化妝品、食品,在醫學界也大有作為。當然,更多的人還是拜倒在薰衣草盛花季節的動人風光中,人們用“藍紫色的海洋”來形容那漫野浪漫,只是這“海洋”更加溫柔和美——沒有波濤洶湧,只有隨風湧動的輕柔“花浪”;瀰漫在空氣中的不是海的腥味和凌厲,而是撫慰心靈的氤氳香氣。
薰衣草是一種很有“個性”的植物,對生存之地要求非常嚴格,如一位“任性”的小女孩,根在潮濕環境中會萎靡枯竭,還需要非常充足的陽光。如果將薰衣草的重要產地標註在世界地圖上,就會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在北緯42度到44度、海拔600至800米之間的一條直線上,依次排列著世界三大薰衣草產地,分別是日本北海道的富良野、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和中國新疆的伊犁河谷。而將地圖上下對折,則會發現與日本富良野的另一個“重疊”,那是澳大利亞東南部的一個盛產薰衣草的島嶼。彷彿無論天涯海角,千山萬水,薰衣草總有著自己的堅持和較真。
1964年新疆薰衣草在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開始試種。伊犁河谷具備不​​少優良條件,但冬季酷寒是巨大的挑戰。在最初的幾個冬天,很多薰衣草凍死了,存活下來的每一棵都帶給人們巨大的欣喜。經過幾年的試驗、引種和馴化,才逐漸摸透了“搬家後”薰衣草的脾氣,使之逐步適應了新家園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對於最大的問題即冬季嚴寒,人們想盡了各種辦法——最開始臨冬採條扦插,搭棚保溫,成活率極低,便試著將薰衣草插條貯在菜窖內,春暖雪化時再在大田扦插。而對於已經“長大成人”的植株,則把土埋葡萄越冬的經驗“移植”過來,在上凍季節前把薰衣草底部用厚厚的土掩埋,澆透水,讓它們在土壤“大棉被”的保溫作用下安全進入休眠期,讓“怕冷”的薰衣草越冬率達到95%。,這種芬芳的香草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始迅速在伊犁河穀興旺發達起來,開始了滾雪球似的扦插、移栽工作,好似是大朵大朵的紫色雲彩在大地上飄蕩開去。李克勤說,雖然這裡也有很多芳香植物如椒樣薄荷、羅馬洋甘菊、馬鞭草等,但都是小面積種植,薰衣草穩坐伊犁河谷“芬芳世界”的第一把交椅。每年花開兩季,要觀賞“羅敷倩影”拍照還是七月最好。
薰衣草的收割季節是非常生動的。六月底,當三三兩兩頭帶遮陽帽、身著花布衫的女人們揮舞著鐮刀的身影出沒在薰衣草田埂間時,便意味著收穫芬芳的時節到來了。那是一幕生動而壯麗的舞台劇——眼前,一群嗡嗡飛舞的蜜蜂拉啟了舞台幕布,遠處在天地間高聳的山峰上常年不化的皚皚白雪微微閃爍著;稍近層巒疊嶂的樺樹林子像昂首挺胸的軍隊;步入薰衣草花叢中,從腳尖處向前延伸到地平線的是紫色爛漫,在綠稠紅瘦的六、七月,明淨的藍天下那片紫色海洋醞釀足了氣勢,微風掠過,夭矯顫動,風韻漸至。
走在伊犁河谷的大地上,無論是綿延的國道旁,還是熙熙攘攘的城市裡,到處可見薰衣草的身影,聞得到她們的芬芳。長期以來,很多人都認為中國沒有野生薰衣草,這一看法在2002年被推翻了。這年5月,新疆農墾專家在阿爾泰山山麓進行珍稀植物考察時,意外發現了大量野生薰衣草群落,芬芳宜人,品質極高,面積連綿達100平方公里。
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的野生薰衣草,它帶來了一種可能——這裡正是薰衣草最久遠的故鄉。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